就在昨晚,河南人拼了

2023-06-01 16:15:30 来源:凤凰网

作者 | 施晶晶

从5月25日开始,河南持续降雨,与此同时,河南南部的麦田,也陆续进入成熟期。麦农清楚,麦怕连阴雨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往常,这项农事大抵只有麦农自己关心,但一条 “南阳百辆收割机下不了高速堵了5天,耽误了麦农收割造成巨大损失”的网络传言刺痛了大众神经,矛头直指5月22日的唐河高速路收费站。

通过短视频扩散,该话题迅速吸引来了目光。有声音开始质疑,这是“人祸”助长了“天灾”。

但很快事实得以澄清,上述传言不实。

关于南阳唐河收费站收割机运输车无法下高速情况的核查结果通报

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南阳分公司调阅监控视频后发现,5月22日当天,从唐河收费站下站的收割机运输车共计159辆,高峰时段期间,有24辆收割机运输车集中下站。因部分收割机运输车未办理《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》,致查验效率不高,通行缓慢,而其余135辆运输车有序顺畅通行。

5月30日,南阳分公司发布通报称:当天即解决了车辆通行缓慢问题,不存在数百辆车拥堵5天的情况。自5月22日至今,南阳分公司所属11个收费站未再次出现车辆滞留、无法下高速等情况。

相比几十辆收割机遇阻,真正对抢收麦子构成威胁的是“烂场雨”。

当北边的冷空气和南边的暖湿气流相遇,彼此势均力敌,会形成一个覆盖宽广、移动缓慢的云雨带,引发连阴雨或大暴雨天气,这就是成熟期小麦的大敌:烂场雨。

连绵小雨,小麦发芽,农民看着心酸又难受 / 图源:@农民大东视频截图

早在5月24日,河南气象台就拉响了暴雨预警,提醒关注麦收。雨水范围覆盖商丘、南阳、周口等8市,并将持续和扩散。

谢迎新是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,5月27日起,他随队前往周口市、平顶山市调研指导小麦生产和抢收。

谢迎新告诉南风窗:“今年烂场雨的强度大概是这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。”相比往年同期,降雨持续时间更长,积水更严重,对麦收的影响更大。

为保卫粮食,麦农需要抢收。

2023年5月31日傍晚,在河南焦作,村民们在麦田里冒着小雨抢收小麦。

5月30日,河南的雨水退场,集中的麦收即将开始。“晾晒一天半的时间,估计31日下午,对已经成熟的小麦基本上能够收了。”谢迎新说,在预报周六的新一轮局部降雨来临之前,有一个抢收的窗口期,这是麦农止损的关键时期。

关于抢收,也许会有人疑惑,雨停了,收割机、烘干机到位了,怎么还不下地作业,这不是耽误事吗?但科学的“抢收”,其实与想象不一样。

雨后抢收

麦穗由绿转黄,籽粒像蜡一样充实有份量,它就进入了蜡熟期,也是麦子的最佳收获期,这个窗口期大约3~5天,出现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,这也是麦农一年“农忙”之中的第一个大忙。

抢收的压力,每年都大。

一是适收期短,错过了,麦子就进入了完熟期,熟过头了。麦穗会枯黄焦脆,开始出现断穗和落粒,产量就上不去。所以农谚里总结经验:九成熟十成收,十成熟一成丢。

基本成熟的小麦,等待收割

二是因临近雨季,龙王爷随时要作法。阴雨一来,麦穗就脱粒困难,收割机还会打烂籽粒。阴雨还会让麦粒受潮,它又开始消瘦了。更严重的,会发芽和霉变。所以农谚里又说:麦熟一晌,龙口夺粮。

面对这一轮烂场雨,抢收和平时自不相同。

和外行人想象的不一样,烂场雨里抢收麦田并不是雨中抓紧时间收割,再去烘干。

谢迎新告诉南风窗:“下着雨没法抢收。雨天抢收,也收不干净,还容易把籽粒打烂,效果就是适得其反。”

因此,从5月25日开始,持续到29日的连阴雨、成熟小麦最怕的烂场雨,这期间,收割机、晾晒等都无法作业,抢收的时间、空间都受限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